提速!提速!再提速!
这是2023年以来
中山交通建设的主基调
继2月末,南中城际项目正式立项后,中山轨道交通发展再次传来喜讯——3月17日,中山市政府、广州市发改委、深圳市轨道办、广州市南沙区政府、中山市交通运输局以及深圳市地铁集团、中山市轨道公司、中铁五院、广州地铁设计院、中国铁设集团等单位联合到深中城际预可研线路现场踏勘调研。调研当中,均对加快推动深中城际建设表示支持同意。
从南中城际立项
到加快深中城际规划“双箭齐发”
在中山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当中
深中城际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
今年中山交通还将会怎样发力?
目前,深中城际还在前期规划阶段,相关信息并不多。但从此前深圳市交通运输部门以及南中城际项目发布的信息当中可以看到,广州、深圳、中山对深中城际项目谋划布局已久,并做足了准备。
根据规划,深中城际将自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引出,跨过伶仃洋,进入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接入南中城际的香山站,由此进一步融合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轨道交通网络。
一边是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懈怠”,另一边项目建设现场“争分夺秒、热火朝天”。
在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后,中山交通运输部门全面提速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形成启动一批、推进一批的良性循环,同时所有在建重点交通工程迅速复工复产。
3月12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桥钢桥面铺装顺利完成,这标志着这一超级工程离建成通车越来越近。
深中通道改写的是过去珠江西岸没有与珠江东岸直连通道的历史,改变的是中山与深圳从90分钟以上车程到30分钟以内车程的时间。
实际上,为了构建深中两地更高层次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珠江口两岸吸纳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更多的“深中通道”正在加速当中:
数日前,深圳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恩平应邀率队到中山进行实地考察,并就推进深中航空港项目建设落地与中山进行磋商;
公共交通方面,中山交通部门已与深圳开展对接,深入研究深中跨市公交线网方案;
轨道交通方面,随着深江铁路洪奇沥水道公铁大桥首桩浇筑完成,深江铁路标志着大桥全面进入桩基施工阶段,项目预计在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深圳前海与广州南沙、中山翠亨新区将实现高铁互联互通。
为何要不断加强连接深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前的中山市两会上,中山给出了解答——2023年,要全面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围绕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规划等六个一体化,全方位学习对接深圳,纵深推进深中融合互动发展。
在深中融合互动发展的目标下,中山还要加快建设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在更高维度看待交通格局:中山已成为珠江西岸向东承接深圳的“桥头堡”,但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还需不断加强与深圳的交通对接、拓展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方式。
随着交通重点项目接连落地,中山交通所构建的“60 30 15”时空圈正加快成形(中山市与大湾区相邻城市1小时内通达;中心城区与外围镇街、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各镇街中心区与邻近高速公路出入口间15分钟通达),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重要枢纽,交通区位优势正逐步转化为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惊喜不断
南中珠城际铁路
也迎来新进展
3月17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对新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万顷沙至兴中段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根据批复,线路将采取“快慢车”与“长短线”的运营模式,并采用与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同款”全自动运行系统,在香山站预留与规划研究的深中城际衔接的条件。
南中珠城际铁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岸,起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站,止于中山市兴中站。全线长47.6公里,设万顷沙(既有)、十二涌、二十涌、香山、火炬、张家边、中山、岐江新城、石岐、兴中共10座车站,并预留火炬东站一座车站,及自香山站向珠海方向延伸条件。
线路双线设计时速160公里,分为4节和8节车厢两种编组。工程建设总工期按56个月安排(含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其中万顷沙至二十涌段的建设工期将与南沙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运营衔接。
批复中明确,香山站预留与规划研究的深中城际衔接的条件。
在此前广深中三市共同研究推进深中城际前期工作的活动中提到,中山、深圳两市已分别在南中城际香山站、深大城际机场东站预留了对接工程条件,并认为深中城际纳入规划并加快推动前期工作条件已成熟,有利于在2024年深中通道、南中高速建成通车后,进一步补足广州、深圳、中山三地轨道客流交互的短板。
批复还提到,原则同意开行大站停与站站停列车的运输组织方案;原则同意运营交路方案,初、近、远期开行兴中至香山列车交路、兴中与广州地铁18 号线贯通的列车交路。
“大站停与站站停”即采用“快慢车”,“运营交路”即采用“长短线”。由于南中珠城际与广州地铁十八号线衔接,南中珠城际的后续运营也将根据客流情况考虑贯通运营。
什么是“快慢车”?以广州地铁十八号线为例,目前快车停靠站点为万顷沙、横沥、番禺广场、磨碟沙、冼村5个车站,乘坐快车从万顷沙到磨碟沙用时仅需27分钟,从番禺广场至磨碟沙则仅需9分钟。快车行车间隔压缩至25.5分钟,高峰期普通车最小行车间隔压缩至4分15秒,进一步提升南沙区、番禺区与广州主城区通行效率。
大小交路(又称长短交路)是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线路的长短区间。
简单来说,大交路是指地铁跑完全程,小交路是指在全程中的其中一站作为临时的起点和终点来跑,就如公交车里的“短线车”一样。同理,考虑到广州、中山两地的客流需求,南中珠城际行车组织将采用大小交路,初、近、远期开行兴中至香山(中山市内小交路)、兴中与广州地铁18号线贯通(跨城大交路)的列车交路。
批复也提到,原则同意按照属地自主运营模式开展设计,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
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即地铁在无需司机操作的情况下,列车可自动完成发车、运行、开关门作业、自动对标、站台门与车门自动对位隔离等作业,可有效降低了司机和调度人员在驾驶操作、组织行车等方面的作业强度,同时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运营安全系数。
全自动运行功能于地铁二十二号线开通时首次投用,今年1月地铁十八号线也全线实现全自动驾驶功能。
信息来源:南方+